世界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閉幕 上海交大機器人智能餐廳首度公開( 2011年5月14日 )


點擊看大圖
技術人員正在對點、送菜機器人進行調(diào)試。

  “我叫‘交龍’,今年一歲?!币粋€1.5米高的輪式機器人在門口向中外客人自我介紹。5月13日下午,第28屆IEEE世界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在滬閉幕,一批與會代表前往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(qū)一家特殊餐廳。不是請客吃飯,而是參觀首度公開的機器人智能餐廳項目。

  第一位“交龍”機器人,身兼這家餐廳的迎賓員、引座員、點菜員和茶水工。由于這次接待的多為外賓,“交龍”的語言被設定為英語。它不僅會吆喝生意,還對答如流——老外問:“你從哪兒來的?”它答:“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?!睆乃厍暗娘@示屏可見,每一次對話,屏幕上的一行行程序命令就飛速翻新,每秒好幾行。為了迎賓攬客,它能感受4米之內(nèi)的人聲,主動上前“搭話”;同時它還能人臉識別,對話時一定把腦袋正對你、眼睛正視你。當?shù)弥獊砜腿藬?shù),它便通過內(nèi)網(wǎng)無線通訊,比對后臺數(shù)據(jù)庫信息,有無座位、座位多少、候餐時間多長等,了然于胸。

  此時,鋪設在機器人餐廳地面的電子標簽,以及架設在餐廳頂面的攝像頭,開始為“交龍”導航。在“交龍”腦中浮現(xiàn)餐廳平面圖的“可行性路線”和“實時路況”,哪有人、哪有座、哪轉(zhuǎn)彎一清二楚,每分鐘移動18米……客人被引導入座,“交龍”胸前屏幕變?yōu)橛|摸式點菜屏,冷盤、熱炒、湯羹、飲料一應俱全。客人點完單,信息便即時傳輸至后臺。

  點菜信息發(fā)送給了灶頭間里的烹飪機器人。它不是人形機器人,可說是一個自動化的中式廚房。灶臺正中一口大鐵鍋,鍋子能上下左右地快速翻動,跟大廚的動作相似。但它不用鍋鏟,只用鍋蓋上的攪拌機構(gòu)——那是一根根直插在蓋子內(nèi)的“金屬筷子”。灶臺左手邊是自動上料器,一排“料盒”猶如中藥房里的小藥柜,里面半成品主料、輔料、配料各自分開裝盒?,F(xiàn)炒一道魚香肉絲,肉絲、茭白絲、魚香作料等都根據(jù)程序適時適量放入,灶臺上的出油管和淀粉勾芡的噴嘴也用上了。裝盤之后,油鍋被移到灶臺右手邊的濾池——連刷鍋、洗鍋也是自動的。

  該“跑菜員”出場了,這第3臺機器人又“恢復人形”。它肚子上有超聲波,可避開障礙物,并感知與桌面的距離;它體內(nèi)的“霍爾傳感器”則可以定位磁性餐盤的磁場;同時它擁有雙目視覺,可獲取餐盤所在區(qū)域的三維影像。上菜時,機器人胸前顯示器便出現(xiàn)它的主觀視角,它像使用“十字瞄準鏡”那樣,抬起兩臂叉向餐盤兩側(cè),雙手吸住并夾牢餐盤,把湯水端得四平八穩(wěn)。

  “這三臺一組的餐廳機器人系統(tǒng),目前成本在100萬元左右?!睓C器人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曹其新教授說,其中烹飪機器人已走出商業(yè)化第一步。據(jù)了解,合作廠商已出貨10余臺烹飪機器人,目前比較拿手的菜式約有10個,隨著烹飪程序增加,還可擴展為數(shù)十個。曹其新表示,機器人餐廳的新模式是“泛在機器人餐廳”,就是說不同機器人的“五官”可以共用共享,如一個攝像頭就為在場所有機器人提供視覺、一個內(nèi)部無線網(wǎng)就為它們提供全部通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