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宇航局將在未來對重點行星進行登陸勘察_科技
美國宇航局將在未來對重點行星進行登陸勘察2011年05月10日07:27
騰訊科技訊(編譯/Everett)據國外媒體報道,美國宇航局目前已經初步擬定下一階段空間探測的三個主要方向:對火星地表下以及內部結構進行深入勘察;研究土星的第六顆衛(wèi)星(Titans)表面液態(tài)烴海洋;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詳細繪制彗核表面結構。NASA將在這三個項目中,選出一個作為2016年深空探測的主要方向。
點擊看大圖
美探測器登陸火星
早在2010年7月,NASA和相關機構的科學家們審查了28份調查建議書,其中就包括這三個項目的調查。主要目的是初步弄清楚太陽系的形成以及動力學方面的演變過程。每個項目小組將獲得300萬美元進行概念性設計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,并在2012年進行初期審查,最終NASA將選擇一個可操作性較強,具有一定探測意義的項目作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,包括發(fā)射探測器并進行行星表面登陸,經費預計4.25億美元,不包括發(fā)射的費用。
初步的天體勘察任務包括:行星物理監(jiān)測站(GEMS),將研究火星內部結構和組成,進而對類地行星的形成以及演化有一個前瞻性的認識。泰坦表面探測器(TiME),將是第一個對地球以外天體進行“海洋”勘察的探測器,泰坦作為土星的第六顆衛(wèi)星,表面覆蓋著大量的液態(tài)烴,該探測器將漂浮在這個“海洋”上。彗星核結構勘察項目(CH),將在彗星表面進行多次著陸,研究彗星的演化以及觀察其受太陽的影響。
這三個探索方向將擴大對近地天體的研究范圍。同時,伴隨著這些項目的進展,相關技術也必須跟進:天體早期材料探測器(質譜儀),對彗星的化學成分進行精確測量,探索這些化學成分對地球是否構成影響(比如彗星是否將水帶到地球上);利用掩星觀測技術發(fā)現(xiàn)更多位于太陽系外圍空間的各類天體,使我們對這片宇宙空間的認識有一個質的飛躍;開發(fā)新的望遠鏡,對近地天體的起源和演化進行研究,以及這些天體對地球究竟構成多大的影響,同時也將使用全新的紅外測量技術,針對體積較小且飛行路徑橫貫地球軌道的小天體,精確繪制出近地天體目錄表。全部項目管理則由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負責,JPL實驗室、史密森 天體物理中心等機構參與。
美國宇航局局長博爾登認為:NASA的深空探測計劃將在人類空間發(fā)展史上留下不平凡的一頁,同時也將改寫教科書。這些探測任務將極大地增加我們的知識,以及對自己所生存的星系的認識,這也將激勵我們的下一代探索更浩淼的宇宙空間。
評論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