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石家莊8月17日電題: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新華社記者

17日10時30分,京雄城際鐵路最后一組500米長鋼軌從T11運輸車前端緩緩送出,平穩(wěn)落在無砟道床上。精調后,軌道誤差不超過0.5毫米。

(新華全媒頭條·圖文互動)(1)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8月17日,中鐵十二局的工人駕駛鋪軌機在安裝京雄城際鐵路最后一段鋼軌。當日,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軌道貫通。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

作為雄安新區(qū)“千年大計”的“開路先鋒”,兩年多來,京雄城際鐵路建設者用誤差不超過1毫米的精品施工要求,引領智能高鐵之路。今年底,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運營,將向世人集中展現我國鐵路智能建造、智能裝備、智能運營的最新成果。

北斗、5G、BIM、GIS,新技術為“毫米級”精度賦能

(新華全媒頭條·圖文互動)(3)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2020年8月17日,中鐵十二局的工人在安裝京雄城際鐵路最后一段鋼軌。當日,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軌道貫通。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

17日上午,中鐵十二局工人反復檢查軌道扣件,為精調做最后的準備。“扣件與鋼軌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0.5毫米。”從事鋪軌工作已有20多年的朱明啟說。

“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。”中鐵十二局鋪軌項目部總工程師何方瑞說,但為了鐵路安全、舒適,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
(新華全媒頭條·圖文互動)(4)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2018年2月28日,京雄城際鐵路正式開工建設,建設者在開工儀式現場合影留念。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

京雄城際鐵路自北京西站引出,經過既有京九鐵路至李營站,接入92.03公里的新建線路,向南抵達雄安。其中,李營至大興機場段已于2019年9月開通運營。

在鐵路建設“人拉肩扛”的階段,實現安全和精準是一件難事,但引入智能建造手段后,高科技為建設者大大賦能。

勘測階段,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“中國鐵設”)的設計師們運用激光雷達測繪技術和遙感技術,通過三維協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測量精度?;贐IM和GIS等技術,在沒有開工之前,設計人員已經模擬出了整條鐵路數據,每個點都能與現實吻合。

(新華全媒頭條·圖文互動)(2)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8月17日,鋪軌機??吭诰┬鄢请H鐵路上。當日,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軌道貫通。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

鋪軌過程中,基于北斗衛(wèi)星和GIS技術的定位“大網”實時為鋪軌機提供指引。機身前后方安裝的攝像頭,可以傳輸線路上機車運行畫面和行駛速度,以確保施工安全。中鐵十二局還采用了國內領先的運輸調度智能化控制平臺,將鋪軌、四電、土建、站房等10多個施工單位的工作通過平臺科學統籌,排除安全隱患。

(新華全媒頭條·圖文互動)(6)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2019年4月15日,京雄城際鐵路開始鋪軌。這是中鐵十二局集團的建設者操作機械在京雄城際鐵路李營段施工。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

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。在位于河北河間的中鐵十九局軌道板場,記者見到了中國高鐵“硬幣屹立不倒”的“秘密武器”——CRTSIII型無砟軌道板。這種軌道板曾在鄭徐高鐵民權特大橋上,經受我國自主研制的兩列標準動車組分別以420公里的時速“親密交會”,挑戰(zhàn)了世界級難題。

雖然用混凝土澆筑,這種軌道板摸起來卻非常光滑。澆筑前,機器人用小刷子清掃模具的每個角落,自動化設備調校每一條鋼筋,走出生產車間之前還要經過3D智能掃描。“我們采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智能化生產線。”中鐵十九局副總經理趙琦說,每塊軌道板中還嵌入了特制卡片,可實現質量追溯。

中國鐵設京雄城際鐵路軌道專業(yè)負責人高增增說,京雄城際鐵路河北段采用了無縫線路,軌道面平直度控制在0至0.2毫米,使得高鐵在行駛中更加平順穩(wěn)定。

(新華全媒頭條·圖文互動)(9)“1毫米”之內的智慧與引領——寫在智能高鐵京雄城際全線軌道貫通之際

這是3月18日拍攝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施工現場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

“毫米級”的精度要求近乎成了京雄城際鐵路建設的“標準格式”。目前正在進行的雄安站站臺地面鋪設工程中,中鐵十二局2700余名工人正日夜不停地搶抓工期,要在1個月時間內,完成4萬余平方米的地面鋪設,誤差不超過1毫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