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鈸院士:抓住機會、掌握主動 發(fā)展第三代人工智能

 

張鈸院士:抓住機會、掌握主動 發(fā)展第三代人工智能

張鈸,1935年3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福清縣,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家,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、中國科學院院士,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 、博士生導師。現(xiàn)任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 ,微軟亞洲研究院技術顧問。

1953年張鈸考入清華大學;1958年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畢業(yè)后留校任教,先后在自動控制系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任教, 歷任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;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;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;2015年獲得2014 CCF終身成就獎。

張鈸從事人工智能理論、人工神經網絡、遺傳算法、分形和小波等理論研究;以及把上述理論應用于模式識別、知識工程、智能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等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究 。

 

從1956年到現(xiàn)在,人工智能經過了兩代發(fā)展。前兩代人工智能只能解決有限的問題,而且還存在著不安全、不可靠、不可信和不容易推廣應用的缺點。為了克服這些缺點,我們提出要發(fā)展第三代人工智能?;舅悸肪褪且阎R驅動和數(shù)據(jù)驅動結合起來,充分利用知識、數(shù)據(jù)、算法和算力這四個要素。在發(fā)展第三代人工智能中,我們實際上跟世界水平差距不大 ,也可以說處于同一起跑線上,因此我們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發(fā)展中,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,掌握主動,進一步發(fā)揚創(chuàng)新精神,就有可能跟世界一起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,做出重大貢獻。

 

 

鄭緯民院士:要有信心敢于做科研,瞄準自主可控

 

鄭緯民
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海致科技首席科學家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

科研的自立自強,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要敢于去做科研,要做自主可控的東西。敢于去做科研,就是面對困難不退縮,迎難而上,想辦法去做這件事。另外,我們要做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、自主可控的東西。

舉例來說,最近兩年我們做了一個自主可控的自維護的存儲系統(tǒng)。自主可控,就是這里面的軟件都是自己寫的,沒有采用國外的軟件。自維護,就是這個存儲系統(tǒng)即便硬盤壞了,但存在里面的數(shù)據(jù)也不會丟。它大概是42U的存儲系統(tǒng),有1.5P的存儲容量,我們希望存在里面的東西,生命周期內,也就是說5-8年里不用人去維護。這套系統(tǒng)可以用在很多環(huán)境惡劣的場景,比如對可靠性要求特別強的地方,包括銀行、政府機構,在這些地方,它發(fā)揮了比較好的作用。我們國內的人做科研,做系統(tǒng),還是有可能比國外做得好。所以科技自立自強,一個要有信心,敢于去做,第二個,我們要做自己的自主可控的系統(tǒng),還是有希望把它做好的。

中國高性能計算機在自主可控方面,應該說現(xiàn)在趨勢挺好。好幾個單位,芯片都做得挺好,經過幾年時間,芯片會做得越來越好。從現(xiàn)在發(fā)展趨勢看,我們還要自己做機器的器件、部件,已經有比較好的勁頭。做機器本身,我們水平本來就不差,以后我們要加強應用軟件的開發(fā),這樣我們三個部分都好了,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水平在世界上會更好,我比較有信心,幾年以后我們會很好。